黃色小鴨哪裡來
早在1990年,五個載滿80,000雙Nike運動鞋的貨櫃箱,就因暴風雨的襲擊翻覆,在太平洋上流離失所,當時美國還發起找鞋配對的活動。而「黃色小鴨」源自於1992年時,一艘載滿2萬9000多隻塑膠黃色小鴨的貨櫃船在北太平洋發生船難,貨櫃破裂後,小鴨全掉入海中。
這些誤入海洋的貨物、陸地上未回收好的垃圾、漁船拋棄在海裡的「幽靈漁網」(ghost net)等,與流浪的黃色小鴨有相同命運,既不會在海裡消失,也不被海洋分解。只會隨著洋流漂到地球各地,要不沉到海底、漂浮在海面上,或成為各國海岸上清都清不完的海灘垃圾。

海洋垃圾浮上檯面
海洋垃圾(marine debris,或稱marine litter),常用定義為「遭人為丟棄、處置或不慎遺棄之任何物體,進入海岸或海洋環境者」。
海洋垃圾可能來自陸上與海上,陸上來源包含垃圾掩埋場、河川夾帶、汙水排水系統、工業廢棄物以及海岸休閒觀光等;來自海上者則有船舶貨品、郵輪航道、漁船廢棄漁具、軍艦與研究船排放垃圾、離岸天然氣與石油開採設施、水產養殖設施等。
如果從分布地點看,則可再細分為海底垃圾(seafloor marine debris, SMD)、海漂垃圾(floating marine debris, FMD)以及海灘垃圾(beached marine debris, BMD)。由於人類密集居住於海濱地區,加上海上航運、漁業行為日益活絡,數量日益龐大,甚至在海上聚集成大如島嶼的漂流物,延伸可長達五百海浬,被謔稱為「塑膠濃湯(plastic soup)」,其危害日鉅,成為我們應該努力面對的問題。
海洋垃圾為害不淺
海洋垃圾的分布水域遍佈全球海洋及海岸,其影響層面可以包括造成海洋生物死亡、破壞海洋生態系,以及影響人類生命財產等三類。
首先,在海洋生物方面,最常見的就是海鳥、魚類、海龜及海洋哺乳類等生物誤食海洋垃圾或者被漂流漁具纏繞。這些生物個體在誤食,導致飢餓、溺水、中毒,無法躲避天敵甚至死亡。其次,在海洋生態系層面,海洋垃圾可能衝擊植物與珊瑚等無法移動的生物,也會引入外來種而影響海洋生態系。
第三,對於人類健康與經濟的危害,尖銳物質會使遊客受傷、潛水員被纏繞。倘船舶被海洋垃圾纏繞,則可能危及航行安全。
【引用資料】
漂流海上的黃色小鴨-談海洋垃圾問題及處理機制 http://scitechreports.blogspot.com/2014/02/blog-post_25.html
那些年,我們一起追的黃色小鴨 http://www.greenpeace.org/taiwan/zh/sites/2018/2018-issue16/coverstory1/